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 > 佛光新聞> 緬懷星雲大師 學者暢談人間佛教

佛光新聞

字級

緬懷星雲大師 學者暢談人間佛教

【人間社 陳肯 香港報導】 2024-01-22
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一周年之際,「星雲大師示寂周年紀念暨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座談會」,於1月19、20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、網絡同步舉行,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、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合辦。來自英、美、澳洲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及中國大陸、台灣、香港、澳門等13個地區、國家的32位學者,現場及網絡近800觀衆共同追思星雲大師一生為全球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。

19日座談會開幕式,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王頌教授擔任致詞嘉賓,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持。陳劍鍠表示,星雲大師於去年2月5日圓寂,普世哀悼,全人類失去了一位敬佩的人生導師。「今日舉辦追思座談,緬懷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、建設佛光淨土,於全球創建300餘所寺院、創辦5所大學、佛光會員數百萬人,利益眾生,厥功甚偉。」

妙凡法師代表佛光山,感謝學術界在大師圓寂後,對大師的深切緬懷和高度評價,未來人間佛教的發展有賴學術界的繼續關注和推動。他指出,人間佛教是漢傳佛教現代化的轉型,適應現代以及未來佛教發展的趨勢。

張風雷表示,星雲大師是舉世所公認的一代佛教大師,紀念大師,不限於特定時空,應置於整個佛教歷史上,特別是從人間佛教歷史脈絡中去懷念、研究、認識大師。張教授讚揚本次座談會正當其時,正當其地,與大眾一同期待研究的豐碩成果。

王頌指出星雲大師的歷史貢獻不僅限於佛法,他對中華文化及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。佛光山儘管由星雲大師創立於台灣地區,但其源頭在中國大陸,其根基是中華文明,兩岸中國人在文化上是一家。如何弘揚大師的精神和文化,是後人研究的重要課題。

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、香港西方寺方丈寬運和尚為大會受邀嘉賓,以「星雲大師『給』的哲學對現代人的啟示」為題發表演講。寬運和尚高度讚揚星雲大師是佛教歷史,乃至人類歷史的第一人。大師到香港講經説法,促進香港佛教發展和改善社會風氣,作出卓越的貢獻。星雲大師以「慈悲喜捨」四無量心的實踐,成就「佛光普照三千界,法水長流五大洲」。

大會共分7場議程,6場中文場次、1場英文場次,逐一探究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議題。中國社會科學院黃夏年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、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吳疆教授、日本郡山女子大學何燕生教授、台灣國立中山大學越建東教授、日本愛媛大學邢東風教授、台灣南華大學呂凱文教授、韓國比丘尼僧伽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田英淑博士、香港恒生大學潘啟聰博士、中國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、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陳秋平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學學愚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何建明教授、台灣屏東大學中文系黃惠菁教授、韓國東國大學朴永煥教授、英國劍橋大學劉鑫瑩博士、澳洲南天大學陳曉燕博士、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郝樂為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張風雷教授、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許源泰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張雪松教授、華梵大學熊琬教授、香港慈山寺倪偲瀚秘書長、台灣師範大學吳有能教授、新加坡佛學院紀贇教授、北京大學王頌教授、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釋妙智博士、香港中文大學陳肯助理研究員,從多元視角探討星雲大師在漢傳佛教全球化、本土化、青年弘法、高等教育、佛教經濟管理制度等貢獻。

20日下午閉幕式由陳劍鍠、王頌主持,並邀請黃夏年、溫金玉、張雪松、吳有能、越建東等教授總結發言。陳劍鍠强調,人間佛教不是完成式,而是進行式,不斷弘傳下去是現代佛教徒的使命。王頌感念星雲大師與大家同在,要繼承星雲大師的思想理念,繼續發揚人間佛教,讓佛教走向社會、走向世界。

與會嘉賓、法師、學者、聽眾懷著對星雲大師的思念,互道珍重,閉幕式圓滿落幕。
12345678910第1 / 935頁
追蹤我們